你的焦慮反應是適度還是過度?
近日武漢肺炎的事情好像一塊很大的石頭壓在我們的心頭。看到一些確診個案或是一些與疫情相關的故事,我們會跟着感到沮喪、難過,甚至感到恐懼及焦慮。這都是在所難免的,但什麼樣的焦慮反應才是適度的?今日先跟大家談談我們可以如何分辨「適度的焦慮」和「過度的焦慮」。
舉例說,當我們感到焦慮時,大部分的情況下可能都會覺得有點害怕,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手心出汗、眩暈、腸胃不適等身體反應,但當我們離開那個讓我們焦慮的地方,那些身體反應很快便會散去。這種是比較偏向適度的焦慮,是人的本能,幫助我們遠離災厄。
相反,如果我們沒有立即的危險,卻一直被不斷灌輸驚恐的感覺,這時候出現的就很有可能是過度的焦慮。這會帶來情緒上、認知上、身體上的不舒服。
其實適度的焦慮並不是壞事,這只是人類為了應對危機的本能反應。有心理學家認為恐懼和焦慮確實與我們的生存本能有關,以致有焦慮的產生。在面臨突如其來的威脅時,我們的本能會透過產生恐懼、焦慮的感覺,讓我們認識威脅的存在,進而產生一些必要的反應。也有學者認為恐懼和焦慮不一定只源於實際遇到的威脅。只要我們對想像畫面產生危險的感覺,就會產生類似的焦慮的反應。而有時我們不需要對危險有想像,單純只是對未知或者是不確定的事件,也會有類似的恐懼或焦慮感。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的大腦沒辦法得到確定的結果,便會對那個不確定的部分產生想像空間,並編寫自己能夠接受的故事,以合理化事情,從而幫助我們去除不安或焦慮。大眾因為擔心疫情而搶購和囤積口罩,這都是為了消除不確定感帶來的焦慮而產生的反應。如果過度反應,可能都會為個人和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。
焦慮的影響
焦慮帶來的影響,可以分為個人與社會兩種層面。個人方面,以最近的肺炎疫情為例,有些人因為害怕被傳染,出現了「過度焦慮」的狀況,例如得知病毒能透過空氣傳染,有小感冒便擔心自己被傳染了;大量購入口罩或衛生紙;對身邊人的介備心加強,如果身邊人沒戴口罩或咳嗽會向他們投以不友善的目光。
社會方面,現今社會資訊傳遞迅速,人們每分每秒都接收到與疫情有關的更新。聽到網上有關衛生紙、口罩短缺的謠言,人們便趕及缺貨前到超級市場和藥房大量入貨。情況被媒體報道後,加上羊群心理,隨即掀起搶購潮,甚至出現了打劫衛生紙的奇案,成為國際熱話。這反映了香港人對病毒的恐懼,亦引起其他社會問題,例如口罩供不應求,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壓力,有些診所因未有足夠口罩而停診。社會對疫情的焦慮,令人與人之間產生猜忌、不信任、甚至歧視,導致生病的人,因為害怕被歧視跟排擠,甚至乎不願意去看醫生。有些人更隱瞞病情,令疫情擴大,最終須要付出額外的社會成本代價。
我們如何安撫內心,減輕自身的焦慮呢?
(一) 注意並認清焦慮原因
我們首先要找出自己焦慮的原因。究竟我們是害怕別人會討厭自己,害怕染上疫症,還是害怕自己成為傳染源,導致至親染病呢?這些都是合理的焦慮,只要誠實地把自己內心真正的焦慮說出來或是記錄下來,我們便能夠與家人和朋友討論,找出解決焦慮的方法,避免接觸那些會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事。
(二) 安撫並療癒你的不安
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明確地說出自己在害怕什麼。我們只覺得焦慮、心情亂糟糟的,甚至感到暴躁易怒。這些情緒可能是源於我們在新聞和社交媒體看到一些不確定的事情,或是一些可怕的消息,這會引起你的恐懼跟焦慮感。如屬以上情況,其實可以先試着查證和判斷這些引起你害怕感覺的消息是真是假。如果無法判別,也可以試着轉移自己的注意力,做其他事情,甚至直接遠離手機、電腦、電視,停止接收這些消息,讓自己休息一下,也許那個莫名的壓力和焦慮就會慢慢消失。
(三) 打造你的支援網絡
另外,找信任的人互相支持和陪伴,也能夠化解恐懼和焦慮。其實彼此都有擔心和焦慮的感覺,不妨跟家人或朋友誠實表達自己的焦慮和害怕的感受。當身邊的人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焦慮時,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感受,或者是指責對方想太多。因為對方其實只是希望你能聆聽、安慰和鼓勵他們一下而已。
如果你試過了各種方法都沒辦法降低恐懼或焦慮,那還是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或醫療協助。Solacetree Counselling App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,讓用戶能透過視像對話與輔導員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緒,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,舒緩自己情緒上的問題!
Comments